1. 前言
本文是 << Spring Cloud微服务实战 >> 学习笔记, 以便自己查阅.
2. 概述
我们使用Spring Cloud Netflix中的Eureka实现了服务注册中心以及服务注册与发现;而服务间通过Ribbon或Feign实现服务的消费以及均衡负载;通过Spring Cloud Config实现了应用多环境的外部化配置以及版本管理.为了使得服务集群更为健壮,使用Hystrix的融断机制来避免在微服务架构中个别服务出现异常时引起的故障蔓延.
在该架构中,我们的服务集群包含:内部服务Service A和Service B,他们都会注册与订阅服务至Eureka Server,而Open Service是一个对外的服务,通过均衡负载公开至服务调用方.本文我们把焦点聚集在对外服务这块,这样的实现是否合理,或者是否有更好的实现方式呢?
先来说说这样架构需要做的一些事儿以及存在的不足:
首先,破坏了服务无状态特点.为了保证对外服务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实现对服务访问的权限控制,而开放服务的权限控制机制将会贯穿并污染整个开放服务的业务逻辑,这会带来的最直接问题是,破坏了服务集群中REST API无状态的特点.从具体开发和测试的角度来说,在工作中除了要考虑实际的业务逻辑之外,还需要额外可续对接口访问的控制处理.
其次,无法直接复用既有接口.当我们需要对一个即有的集群内访问接口,实现外部服务访问时,我们不得不通过在原有接口上增加校验逻辑,或增加一个代理调用来实现权限控制,无法直接复用原有的接口.
面对类似上面的问题,我们要如何解决呢?下面进入本文的正题:服务网关!
为了解决上面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将权限控制这样的东西从我们的服务单元中抽离出去,而最适合这些逻辑的地方就是处于对外访问最前端的地方,我们需要一个更强大一些的均衡负载器,它就是本文将来介绍的:服务网关.
服务网关是微服务架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服务网关统一向外系统提供REST API的过程中,除了具备服务路由,均衡负载功能之外,它还具备了权限控制等功能.Spring Cloud Netflix中的Zuul就担任了这样的一个角色,为微服务架构提供了前门保护的作用,同时将权限控制这些较重的非业务逻辑内容迁移到服务路由层面,使得服务集群主体能够具备更高的可复用性和可测试性.
3. 参考链接
<< Spring Cloud微服务实战 >>
Spring Cloud构建微服务架构(五)服务网关